在全國首個“城市修補、生態(tài)修復”試點城市海南省三亞市,15臺碧水源的智能一體化污水凈化系統(tǒng)(下簡稱“CWT”)將出現在三亞河上游農村區(qū)域,參與到整治三亞河這個重要的“雙修”項目中,從源頭保障這條三亞的母親河水清景美。據悉,碧水源此次參與三亞“雙修”項目,具有重要的試點示范意義,有助于其在全國范圍內逐步實現規(guī)?;瘏⑴c分散性污水處理重點項目。
三亞的“雙修”試點工作始于2015年,三亞河污染的整治工作亦于同年全面啟動。按照規(guī)劃,在三亞河周邊一些污水管網不完善的地方,全市將建立30處可移動污水處理廠,充當污水處理的替補,等到片區(qū)管網建設好后,再移動到需要的地方。
日前,碧水源成功中標三亞河上游農村區(qū)域移動式污水處理站設備租賃和后期運營服務采購項目,亦由此正式進入三亞水務市場,預計將安裝15臺碧水源的CWT,首期安裝 10 臺,單臺處理能力500噸/日。
對于河道污染的治理,源頭控制是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。據介紹,CWT由碧水源自主創(chuàng)新開發(fā),以膜工藝作為核心工藝,出水水質可達國標一級A、地表Ⅳ類水標準,是處理中小規(guī)模分散性生活污水和與之類似的工業(yè)有機廢水的主力軍,截至目前,碧水源已在全國承建了上萬項新農村小型污水處理設施。
經革新后的第二代CWT,外觀形似集裝箱,采用模塊化設計,由四個基本模塊單元組合而成,可根據污水凈化要求和現場的實際情況,任意組合基本模塊單元,且無需專人看管。
據悉,三亞“雙修”試點工作由國家住建部指導開展,對于研究探索我國城市生態(tài)文明建設模式、新型城鎮(zhèn)化發(fā)展方式具有重要的試點示范意義,未來,三亞的試點經驗將由國家住建部進行全國范圍的推廣。